根據刊刻內容區分雕版印刷的版本
用雕版印刷的中國古代圖書,因刊刻性質、內容、時代、地域、刊刻人、字體、印刷及版框、用紙等的差異而形成了多種不同的版本。如果根據刊刻內容區分的版本有以下版本: (柯達CTP)
白文本 儒家經典正文的單刻本。相對注疏本而言。自五代國子監刻《十二經》,后世經文多和注、疏合刻,沿為慣例,但僅刻正文的白文本仍然存在,如宋刻遞修的巾箱本《八經》,明末錫山秦氏求古齋所刻《九經》等。
注疏本 儒家經典正文和注、疏的合刻本。初分為單注本和單疏本,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所刻《周易注疏》等,是現存早的注疏合刻本。
評注本正文和評注的合刻本。合刻正文和注解、評語,是宋代建陽坊刻的特色,影響后世,明代發展尤盛。匯集諸家評注的合刻本,又稱匯注本、匯評本。
足本、節本內容完整的刻本稱為足本,又稱全本。書坊刻本多喜于書名前冠足本、全本字樣,以示內容未經刪削。經刪節的刻本稱節本,多出自歷代書坊刻印,有意節取原著,以求速成圖利。節本和藏書家所稱“殘本”意義不同。
選本 匯選一人或多人同類作品的刻本。選本多見于集部詩文、子部醫學等類著作。有價值的選本,往往保留了已經缺佚的著作。(柯達CTP)
藏經本 歷代佛家經典的合刻本。又指《大藏經》中的單種佛經。佛家經典合刻,始于北宋《開寶藏》,歷宋元明清,各代均曾輯刻,卷帙浩瀚,工程巨大,影響深遠。
道藏本 歷代道家經典的合刻本。又指《道藏》中的單種著作。道家經典合刻,始于北宋《萬壽道藏》,金、蒙古時期續修?,F存傳本,有明刻的《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