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刊刻性質區分雕版版本
雕版印刷的中國古代圖書,因刊刻性質、內容、時代、地域、刊刻人、字體、印刷及版框、用紙等的差異而形成了多種不同的版本。如果是以刊刻性質區分雕版版本有以下幾種: (柯達CTP)
原刻本 初次刻印的圖書版本(書本)。又稱始刻本、初刻本,或稱祖本,均相對后刻的“重刻本”而言。原刻本在內容、字體、版式、紙張和裝訂等方面都較近乎原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文物價值,歷來受人重視。
重刻本 據原刻本重新刻印的書本。亦稱翻刻本。它又可分為兩類:①仿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仿刻本除了字體稍異外,其版式行款、正文序跋等均與原刻本一樣。覆刻本或影刻本都是依原書(或手稿)摹刻,行格字體一如原書,幾難分別。覆刻宋元刻本的重刻本,通常稱為覆宋本、覆元本。清代影刻宋元本的風氣很盛,清末西方影印技術傳入后,又有據原書照相刻印的方法,尤能傳真。據活字印本影刻的書本,又稱影刻活字本。②增刻本、刪刻本。這類重刻本,對原刻本或加校訂,或添評注,或改變版式行款,或對原刻本內容作增補或刪節。
舊刻本 刻印時代較早的書本。有時專指宋元刻本,有時指刊刻時代難詳的明清刻本。
精刻本 精工繕寫而刊刻的書本。宋元時代刻書,常由書法名手寫樣,刻工技藝亦精熟,并在書版上留有姓名。字體美觀,紙墨精良。精刻本有時也指內容或校注精良的刻本。
修補本用修補后的舊刻版重印的書本。又稱重修本、遞修本。修補本和翻刻本不同,僅修刻、補刻舊版中的部分版片。屢經修補的舊版,補刻版片越多,離原刻面貌越遠。歷經宋元明三朝修補刻印的書本,舊稱“三朝本”。明清時各地纂修方志,往往修補前志舊版,增刻新志,一同印行,因此又有續修本、增修本的名稱。(柯達CTP)
附刻本附刻于他書卷后的短篇著作。附刻本的作者和前書非一人,因篇幅短小,不易單刻,故附他書以傳世。如清焦循《雕菰樓集》后附刻焦延琥《蜜梅花館文錄》、《詩錄》等。
合刻本 將兩種相關著作合刻的本子。合刻本的作者往往非一人,合刻的著作則多為同類內容,篇幅相當,彼此間無主次之分,如明萬歷間趙用賢所刻《管韓合刻》等。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