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印刷業如何看待服貿
近臺灣關于服貿方面的新聞挺多的,臺灣印刷業如何看待服貿呢? (柯達CTP)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他們的業內人士張志嘉,他為臺北藝群影印印刷公司的老板。談到陸資入臺投資印刷業,他毫不諱言地說,這個行業是微利行業,陸資不見得想來。臺灣市場本就有競爭,陸資來了會有影響,但不至于“扼殺臺灣印刷業”。
印刷公司的一種營運模式是規模大、機器、速度快,業務量大,效益也高,像臺中“健豪印刷”。張志嘉走的是另一種模式,規模小,多樣經營,業績同樣很可觀。他舉例說,像鴻海集團與臺積電,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收益。所以,陸企來了也別怕。
研究了服貿協議內容后,臺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楊蓮福松了一口氣。這次,臺灣并沒有對大陸開放出版業。在他看來,大陸和臺灣的出版業實在不是一個等級,如果競爭,臺灣恐怕沒有優勢。至于印刷業,其實臺灣早對美國、日本開放了,但因市場狹小、賺不到錢,美日都沒人要來投資,島內受沖擊并不大。
現在陸資可以來投資島內既有印刷廠,這是好事,且協議明確陸資控股不超50%,這樣臺灣業者能有更多的資金來提升印刷品質。“不過,這次臺灣有一種比較擔心的聲音是,由于臺灣對印刷的具體內容沒有管制,大陸印刷業者進來后,會不會印一些有利于大陸的印刷品?”宜蘭展翊印刷廠員工呂小姐,便透露說自己有點“怕怕”的感覺。
“其實兩岸印刷業之前都陸續有在合作了,也不覺得有太大的沖擊。”新北市中和區一家印刷公司的謝經理則認為,當前印刷業重要的問題,不是互相開放多少的問題,而是兩岸印刷業如何攜手共同面對電子書沖擊的問題,傳統的閱讀方式日益不被人重視,如何多讓兩岸民眾讀書、愛書,這才是緊迫的問題吧。(柯達CTP)
如果服貿生效了,會不會沖擊臺灣本土印刷業呢?謝經理認為不會,一方面臺灣印刷人才在技術上大陸一籌,特別是在印前工作的準備上,如制版技術。另一方面,印刷還是有很多“罩門”的,像顏色的調配,有的細節沒有處理好效果會差很多。再者,印刷也涉及到設計,臺灣由于比較早接觸視野,這方面做得比較好。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