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昇發明泥活字的證據
關于印刷術一說上還是有一定的爭論的,不過畢昇發明泥活字的證據是很多的。(柯達CTP)
中國的中古時期,文教浸盛,科技發達。在隋唐之際就發明、應用了雕版印刷,這一重要發明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化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昇又發明了省時省料,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術。這一科技偉業被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下來:“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鐵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由于沈括的科學記錄而得以繼續播揚。
活字印刷術和以前發明的雕版印刷一樣,作為一種文化積累、一種科學技術,它發明在文化發達的中國中原地區,很快就輻射傳播,當時也傳播到中國西北的西夏和回鶻地區,開創了非漢字使用活字印刷的先河。
近代中國的黑水城(今位于內蒙古額濟納旗)遺址出土了大量西夏文獻,流失到俄國,其中有西夏文泥活字《維摩詰所說經》。推定為12世紀中期印本,比宋朝畢昇發明泥活字約晚一個世紀,是世界上現存早的泥活字印本。
大量早期西夏泥活字印刷品的發現,證明泥活字印刷是可行的。有人認為畢昇活字印刷中“薄如鐵唇”是指活字的高度,實驗燒制不成功,便武斷地否定畢昇泥活字印刷,其實“薄如鐵唇”應指刻字的筆畫粗細。(柯達CTP)
中國古代依據畢昇之法進行泥活字印刷和現代多次仿照畢昇之法進行的泥活字印刷實驗,都是有力的證據證明畢昇的活字印刷是完全成功的發明。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