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為古印刷主要印刷材料
紙為古印刷主要印刷材料。因紙張輕便、靈活和便于裝訂成冊的諸多優點,使得書籍才真正謂之為書,大大提高了書籍品質和數量。紙帶動了印刷和書籍裝幀的發展,保存了人類思想和文化,是增加知識傳播和交流的媒介。 兩漢時期: 西漢麻紙是中國早期的紙,質薄而軟,紙面滑而平,麻紙上已經開始繪圖和寫字。東漢“蔡侯紙”較西漢更為優良,滑度、白度也更為提高,在紙上寫字得到推廣,后來改進的“佐伯紙”則更易于書寫。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寫材料由簡策、木牘、縑帛轉為紙。這段時期,書法異常發達,和紙質的進步不可分割,并且晉代已開始用紙作為載體繪畫了。此期間職業發展興隆,晉代用黃檗染成的黃紙可防蛀,并受到書法家的喜愛,而且,民間宗教用紙也多用黃紙,尤其是佛經、道經寫本用紙。 隋唐五代: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廣為應用。隋唐盛行的卷軸裝書,多是卷軸裝得紙寫本,也有雕版印刷的紙寫本;新出現的經折裝書,也是用紙做文字的載體。此時期的許多日用品也都采用紙制品或紙制代用品。唐代還發明了水紋紙,唐代造紙業如此發達,與雕版印刷的出現和大量擁著密切相關。五代時出現的“澄心堂紙”送情都有模仿和傳承。 宋元時期:宋代的竹紙很快取代麻紙和藤紙,米芾、王羲之的作品多用此紙品。宋元時期的書畫、刻本書、公私、契約中多用皮紙,如蘇軾的《人來得書貼》等。此期還出現了“還魂紙”,如《救諸眾生苦難經》等都采用此紙,除此之外,只得花樣還有很多。在藝術加工紙中,唐代傳下來的泥金彩箋,在宋代進一步發展,黃紙仍備受重視。大量用紙作畫出現在宋,此時的紙質高價廉,增進了美術和書法的迅猛發展,同時,金石拓片和碑帖用紙也增進了職業的發展與提高。宋元時期還發行了紙幣“交子”,也增進了紙業的發展,當然紙業的興盛也離不開宋代發達的印刷技術。 明清時期:造紙業十分發達,歸納制種基本有開化紙、毛邊紙、棉連紙、中夾紙、奏本紙、油紙、藤皮質、玉版紙、勘合紙等以及各種色紙。明清時期還流行壁紙,增進了多色雕版印刷的發展。清代還出現了價值連城的“羊腦箋”成為了奢侈品,而且,歷代名著一時的紙在明清兩代都得到恢復生產,造紙業中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文明傳播的重要工具,也是書籍構成的基本特征。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