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機與印刷耗材知識介紹之早期CTP發展
計算機直接制版機(Computer to plate,簡稱CTP)就是用計算機把原稿文字圖像經數字化處理和排版編輯,直接在印刷耗材印版上進行掃描成像,然后通過顯影、定影等后處理工序或免后處理制成印版的機器。與傳統的膠片曬版工藝相比具有工序簡單、無需出片、曬版且制版周期短等優點。
CTP(Computer-to-plate)技術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出現。這個時期是直接制版技術研究的初期階段。所以在此期間,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制版質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設備制造廠商與印刷廠家密切配合,加速了這項技術的研究開發步伐,并在此期間達到了成熟和工業化應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覽會上,展出了42種CTP系統。
這一舉措立刻引起印刷業對這項技術的極力關注。在1995-1997年之間,就有許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統,實現直接制版工藝,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機在此期間仍十分昂貴,所以限制了這項技術在各中小型企業的使用和推廣。1997年-1998年期間,直接制版機的價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開始成熟和發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廠開始接受并使用CTP技術。針對印刷廠的情況,開發的機器幅面包括對開,8開,16開不等。據統計,美國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廠(員工在100個以上)使用了CTP技術。據美國印刷技術機構GATF的調查,從1995-2000年期間,全世界已安裝及預計安裝CTP系統的數目(含報紙印刷業使用的CTP系統,包括8開,對開,全開機總計)從95年的311臺迅速增長到2000年的12150臺。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