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紙幣的用紙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次使用紙幣的是我們的宋代,叫交子。當時的紙幣也是需要有防偽性的,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印刷耗材——紙上,油墨相對來說作用沒那么明顯。
在宋代,印制紙幣主要有三個關鍵點:一是模板,初是用木雕,后改為銅版。模板除了文字外,還有“隱秘題號”,有“屋木人物”圖案。二是印刷,有用同一色紙印造,也有用套色,多采用朱、墨兩色,還有官印,有花押(行草體的簽字)。三是印紙幣的紙張需特別制造。包括交子在內的宋代紙幣用紙均在成都制造。如果將紙幣的制造與《天工開物》記載的銅錢制造過程相比較,實際上制造紙幣的難度遠遠大于制造銅錢,偽造不易。《宋史·食貨志》記載:“前之二界(發(fā)行的紙幣),盡用川紙,物料既精,工制不茍,民欲為偽,尚或難之。”蘇轍曾說:“蜀人利交子之輕便,一貫有賣一貫一百者。”說交子因輕便而受歡迎,實際價值超出了面值,從一個側面說明交子發(fā)行初期鮮有仿冒者。但是,宋政府為應對軍事和政治上日益龐大的開支,紙幣發(fā)行量越來越大,動輒上億貫,紙的需求激增,成都特制楮紙供不應求,便采用徽州紙和行都(杭州)的特制紙彌補不足,而民間造紙技術水平足以以假亂真、仿冒徽紙和行都紙,“紙既可以自造,價且五倍于前,故昔之為偽者難,今之為偽者易。”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一官員建議:“辰愚以為抄撩之際,增添紙料,寬假工程(指不強求產(chǎn)量),務極精致,使人不能為偽者,上也;禁捕之法,厚為之勸,厲為之防,使人不敢為偽者,次也。”這位官員強調:要防范偽造紙幣者,上上之策是在紙上狠下工夫,使人難以仿冒。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不發(fā)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