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印刷字體及單字
印刷字體是“指供排版印刷用的規范化文字形體”,而印刷的定義在國家標準《印刷技術術語》中被闡明為:“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所謂印刷字體,就是將原稿上該字體的文字字形通過技術工具以印刷方式轉移到承印物上并且保持該文字字形在印刷前后一模一樣的字體,就是通過規范化、規格化、模具化的印刷技術手段機械性復制再現或者數字化復制再現“規范化文字形體”。(柯達CTP)
漢字印刷的技術手段先后主要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歷史階段是早期發明的雕版印刷階段,其先將寫好的文字反貼于木板上,然后將木板雕刻成反體凸字的印版。當時我國雕版印刷的主要字體是宋體楷書。第貳歷史階段是畢異發明了印刷活字以后的活字印刷階段,從膠泥活字、木制活字、銅制活字一直演變為后來常用的鉛鑄活字。近現代的鉛鑄活字通常是通過字模制造的,字模一般就是凹型字符的鑄字模具,用鑄字機通過字模將鉛合金鑄成活字再進行活字印刷。由于漢字單字的數量成千上萬,字形復雜多變,設計費時費力,字模制造困難,所以多年來我國漢字成套活字印刷字體主要局限于黑體、楷體、宋體與仿宋體。第三歷史階段是王選教授發明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后的電腦照排階段,就此告別了鉛與火的歷史,邁入了光與電的時代,告別了我國已經沿用數百年的活字印刷技術,進入了計算機激光照相排版的數字化印刷時代,從此傳統的鉛鑄活字字庫進化為由計算機軟、硬件有效支持的數字化計算機軟件字庫。通過計算機運作的數字化字庫之漢字印刷字體至今主要仍是黑體、楷體、宋體與仿宋體等,但一些創新的漢字印刷字體例如倩體、靜蕾體等也陸續通過數字化技術脫穎而出。(柯達CTP)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