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創新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雕版印刷術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明之母”,它開創了用技術手段來增進人類傳播知識信息的歷史時代。(柯達CTP)
盡管不斷出土的實物證明,早在西漢初年就開始使用紙。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四大發明之一”地位的造紙術還是蔡倫所發明的造紙術。蔡倫擴大了造紙原材料的范圍,降低了造紙成本;創新發明了造紙工藝,造出了適于書寫的優良紙張。從此,紙張的大量生產成為現實。
人們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底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我們通常認為,拓印技術是印刷術產生的技術先導。
雕版印刷術發明以前,書籍全靠人工抄寫,并發展出專職的抄書職業——傭書。傭書代表了中國圖書發行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隨著佛教的興盛,需要大量的佛經佛畫;科舉制度的推行,對書籍的需求大增。抄寫作為一種復制圖書的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現錯漏,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傳抄出大量復本,已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需要。
自然,人類印刷史上光輝的里程碑——雕版印刷術應運而生。雕版印刷術開創了紙張印本書籍的先河。人類社會從此淘汰了笨重的竹簡書、昂貴的帛書,告別了手抄本書,開啟了規范、輕便、快捷的印刷書籍時代。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文化傳播技術手段中占據主流技術地位時間長、生命力強的一種文化傳播技術。(柯達CTP)
1974年西安郊區出土的7世紀初印品《梵文陀羅尼經》,為現存早的印刷品實物。唐代的雕版印刷品流傳至今的還有:約757年成都府成都縣龍池坊卞家雕印的《陀羅尼經咒》,公元868年王玠刻印的《金剛經》等。這一時期,民間刻印的歷書也有多種實物流傳至今。從以上文獻記載和實物流傳證明,雕版“肇于隋時,行于唐世”。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